学科发展历史及现状
植物保护学科始建于1959年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植物保护本科专业,1980年成立植物保护系,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6年6月成立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学科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现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和农药学系。有植物保护和森林保护2个本科专业,作物保护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作物保护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授权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基本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格局。
学术队伍
该学科现有教职员工5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37人,硕士2人。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另有兼职硕导15人);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3个:植物保护教学团队、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团队和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教师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杰青获得者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1人,伏羲青年英才4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5人,在省级学术团体任职7人。是一支实力雄厚、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术队伍。
研究方向
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学,植物病害及综合治理,植物病原分类及多样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昆虫系统学及多样性,昆虫生态,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生物防治);农药学(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有害生物抗性监测与治理,农药合成与农药新剂型研制)。
科学研究
“十四五”以来,学院立足甘肃,面向西部,围绕蔬菜、果树、马铃薯、道地中药材和制种玉米等优势特色作物重大有害生物灾变机理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近5年到账科研经费3851.40万元,其中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经费2952.95万元,师均年科研经费13.51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和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68篇,授权专利43项,出版教材专著9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重大专项、甘肃省科技支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